工程项目从立项到最终交付,会经历前期准备、设计、施工等多个阶段。不同阶段都存在一定的风险,这需要项目管理者进行动态的风险识别和评估。只有深入了解风险的阶段性规律,才能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。
一、在项目前期阶段,政策风险和资金风险更为凸显。工程立项需要各类行政审批,国家产业政策、环保要求等改变会影响立项进度。融资条件变化也会增加前期工作的不确定性。此时,项目管理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向,并评估多种资金方案的可行性。
二、进入设计阶段后,与业主方、监理方、设计单位的沟通和协调成为重要风险点。如果各方在设计标准、设备选择等问题上存在分歧,都会延误设计工作甚至导致重大变更。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协调,并严格执行设计变更管理流程,确保设计结果符合项目总体要求。
三、在施工阶段,安全风险、质量风险最为突出,尤其是大型复杂工程。现场作业的危险性大大增加,工程事故隐患加剧。同时,如承包商管理不力、材料检测不严等都会导致质量问题。项目管理者需要强化安全生产措施,建立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,最大限度减低施工风险。
至于工程竣工阶段,则以交付使用风险为主。各类功能性试运行是否符合要求,直接影响项目最终结果。除此之外,收尾工作也可能出现资金支付风险。项目经理需要组织充分的功能试运行,确保问题隐患提前暴露处理。集中资源推进收尾工作,争取早日完成项目交付。
可见,工程项目风险呈现出明显的阶段分布特点。项目管理者要结合不同阶段特点,重点关注对应的关键风险,制定合理的管控措施。随着项目的进展,要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,最大限度降低项目风险,确保工程顺利交付。